【柳岸·冀】驢肉火燒,豆腐腦(散文)
1
整整下了一日一夜的雪,黎明前終于停歇了。白色與冰冷一起登場,瞬間成了這個世界的主角。清晨頂著蒙蒙亮的天空,迎著刺骨的北風(fēng),小心翼翼地走在厚積的雪路上,我沒有驚詫雪景的壯美,也未咒怨冬風(fēng)的嚴(yán)寒,只突然想起了故鄉(xiāng)集市上的驢肉火燒和豆腐腦,這令我自己都深感意外。
三村五里域內(nèi),只有我們鎮(zhèn)子上有一個集市,每逢農(nóng)歷一、四、七開集的日子,來趕集的人熙熙攘攘,似乎人潮都能驅(qū)趕走一些冬日的寒冷。只要是人們?nèi)粘S枚鹊臇|西,集市上都能找到影子,一整個上午叫買叫賣聲不絕于耳,讓這個平日略顯蕭條的鎮(zhèn)子突然就有了繁華的景象。這就是我對鎮(zhèn)上大集的印象。
街邊一隅,一張架起來的木板案子上鋪著一張白布,一邊放著一個長笸籮,蓋著厚厚的白棉被,我知道里面整齊碼放著剛出鍋的火燒。另一邊有一個面板,那是用來搟火燒皮的。在笸籮與面板中間放著一盆香噴噴的驢肉,還有一個切驢肉用的柳木墩子。整個木案子被擺得滿滿當(dāng)當(dāng),看起來卻又井井有條。靠著面板一邊的案子旁,大號汽油桶去掉頂蓋后架起一個大大的平底鍋,在桶身中上部開一個方形的添煤口,再加上一個煤篦子,這就成了改造后的煤爐(不知是什么緣故,當(dāng)時的驢肉火燒攤都是用這種爐子)。
一小團(tuán)面,在攤主靈巧的搟面杖下很快變成了火燒坯子,放到平底鍋里蓋上鍋蓋,烙上兩分鐘就會鼓起“大肚子”,然后翻一個個兒,再有一兩分鐘就熟了。你以為這就好了?不,這樣的火燒要說吃是可以吃的,但是對于我們當(dāng)?shù)厝藖碇v這還差著一道工序——把烙熟的火燒放進(jìn)前面說的長笸籮里保溫存放著,等有顧客需要時,只需按數(shù)拿出來放到一個自制的鐵架上,然后從爐子的添煤口小心地送到明火上烤上幾秒鐘,這樣的火燒才是外焦里嫩。最后把切成薄片的驢肉混著燜子塞進(jìn)火燒的夾層里,麥香與肉香至此完美融合,咬上一口滋味悠長,嘖嘖。
俗話說“天上龍肉,地下驢肉”,驢肉本身營養(yǎng)價值頗高,烹飪后味道也相當(dāng)棒,當(dāng)屬食中珍品。驢肉火燒所夾的驢肉還是傳統(tǒng)的燉煮工藝,煮肉必須要用鐵鍋,燃火必須要用木柴,所加的佐料一直以來就是秘方,不僅如上,若要煮出令人垂涎的驢肉還必須有老湯佐味,傳言一鍋煮肉的老湯已有十余年了,每次煮肉前只會往里面添水加佐料,從不會將其倒掉。我一直納悶,十幾年的老湯不用說衛(wèi)不衛(wèi)生了,歷經(jīng)寒暑交替怎么會放不壞?然而這些只是道聽途說,詳情誰也不知道,問起主人來也是三緘其口。不過售賣的驢肉的確是美味,倒也從未聽說誰吃壞過肚子。
2
驢肉火燒雖然美味,但是在冬天的露天里吃起來未免有些下咽不暢。這時候就不得不提到它的“絕配伴侶”——豆腐腦。
做豆腐腦的街邊攤緊挨著做驢肉火燒的攤位,三兩張簡陋的矮桌,幾個馬扎,得以讓在這里吃食的顧客歇歇腳。大多數(shù)人來這里吃飯的鄉(xiāng)親都是大咧咧往馬扎上一做,先叫一碗豆腐腦,然后朝旁邊的驢肉火燒攤喊上一嗓子:“夾兩個火燒”。待豆腐腦上桌時,驢肉火燒也就遞了過來。
做豆腐腦的是一個留著花白山羊胡的老頭兒,姓什么我忘記了。他戴著一頂簡易版的廚師帽,腰間圍著一條半新不舊的白圍裙,每次見他都是笑意吟吟的,十分可親。他用一個大桶盛著早起鹵好的豆腐腦,揭開蓋子就往外“突突”冒著白氣,很有煙火氣息。他一手端著闊口海碗,一手拿著一個類似鏟子的工具,一片一片的將豆腐腦快速盛入碗中,然后澆上滿滿一勺鹵湯,與顧客確認(rèn)好是否需要蒜汁、香菜、辣椒油后,便用比掏耳勺大不多少的小勺調(diào)進(jìn)佐料。一排瓶瓶罐罐的佐料足有十來個,也不知道都放的是啥,我都擔(dān)心過他自己會記不清。
一碗熱氣騰騰的豆腐腦上桌后,用湯匙稍稍攪勻,趁熱喝上一口,熱乎氣就布滿全身了。再咬上一口酥脆的驢肉火燒,簡直就是神仙過的日子。
聽大人說過,做豆腐腦的老頭是一個老軍人,戰(zhàn)爭年代受了重傷,被部隊留在鄉(xiāng)親家里養(yǎng)傷。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,部隊再沒人來接他回去,他一直盼等著部隊的消息,便在這里扎下了根。后來政府普查退役軍人時尋到了他,說他的連隊在一次戰(zhàn)斗中全部犧牲,番號早已被取消。他含著淚拒絕了鎮(zhèn)上給安排的門衛(wèi)工作,繼續(xù)靠著一碗碗豆腐腦過著貧困的生活。他也曾說過,那次受傷昏迷醒來后,第一口喝到的就是一位鄉(xiāng)親給他端來的豆腐腦,所以他要做一輩子豆腐腦來回報鄉(xiāng)親們的厚意,這么多年過去了,他的豆腐腦始終沒漲過一分錢。
感人的故事,美味的豆腐腦,因此鄉(xiāng)親們平時都會來給他捧捧場,有些大方的人連找零都不要。而老爺子心中賬目十分清楚,下次那人再來喝豆腐腦時,他會先將上次的找零先給到人家手中。久而久之,大家都知道了他的性格,也就該多少錢給多少錢了,不過肯定會多光顧幾次他的生意。
天寒地凍的日子里,吃上兩個香噴噴的驢肉火燒,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豆腐腦,冬天也便有了滋味。
3
我清晰記得有一次吃驢肉火燒喝豆腐腦的經(jīng)歷,那也是一個冬天,當(dāng)時爺爺還健在。
正值快過年之際,爺爺領(lǐng)著我去趕大集買年貨,路過驢肉火燒和豆腐腦攤位時,我被那縷香氣誘惑得走不動路。那時我也就四五歲的樣子,還不是很懂事,但我知道爺爺很疼愛我這個嫡孫,便在街上大聲嚷著要吃,這讓爺爺很是尷尬。
他從棉衣的口袋里慢慢摸出來幾張票子,猶豫了一下,抽出一張五角的,給我買了一個驢肉火燒。然后又抽出一角和幾個硬幣,要了一碗豆腐腦。坐在馬扎上,我無暇旁顧,大快朵頤。而爺爺就坐在旁邊,靜靜地看著我吃。
我清楚的記著,在我吃完喝完抹嘴之際,只見爺爺用手指拈起我掉在地桌上的火燒渣兒,一撮撮放進(jìn)嘴里,同時還嘮叨著:“看這孩子,一點兒不穩(wěn)當(dāng),多好的東西浪費了可惜!”我不知道他是在說給我聽,還是說給別人聽。最后,他把碗里殘留的一點豆腐腦也喝得干干凈凈。
當(dāng)時我還在想,爺爺是不是也饞了,他怎么不給自己也買一份。接下來買年貨時,我又納悶了,他將自己一直在嘴邊念叨的“四特”酒給降了一個檔次,因為那個酒比“四特”便宜六毛五分錢——恰好夠買一個驢肉火燒,一碗豆腐腦。
什么記憶才最深刻?時代的烙印,親歷的感觸。
如今我所居住的城市也有好多驢肉火燒店,窗幾明凈,環(huán)境優(yōu)雅,但卻吃不到原先那么便宜的驢肉火燒了,也再吃不出兒時路邊攤那種味道了。許多早點攤也在賣豆腐腦,但喝起來無非就是為了果腹,再沒有那種喝不到就挪不動腳步的感覺了。
如今我們鎮(zhèn)上還有大集,也有賣驢肉火燒和豆腐腦的,不過攤主早已物是人非,并且驢肉火燒漲到了六塊錢一個,豆腐腦也漲到了兩塊錢一碗……可即便如此,我依然懷念集市上的路邊攤,懷念那里的驢肉火燒和豆腐腦。
也許是上了點年紀(jì)故土難忘,也許是開始萌生了落葉歸根的念頭,總之身邊的許許多多的平常事物,都會讓我不禁與故鄉(xiāng)牽扯到一起。正如今天,天寒地凍的季節(jié),腦子里突然就想起了故鄉(xiāng)的驢肉火燒和豆腐腦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