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柳岸·冀】話說友誼(隨筆)
在閱讀古希臘先賢普魯塔克的著作《道德論叢》時,當讀到第七章《論知交滿天下》,結(jié)合第四章《如何從友人當中分辨阿諛之徒》,我陷入了沉思。被普公的觀點撥動照明的心靈,第一次認真地對自己人生中的朋友來了一次梳理和過濾。
梁實秋先生說過:“朋友居五倫之末,但朋友是極重要的一倫。親情是無可選擇的,朋友則是可聚可散,可合可分的。”我特別認同梁先生的觀點,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。打從幼稚園算起,我們就有了發(fā)小、閨蜜、同學之誼,無論人生處在哪個階段,哪個境地,都能在自己活動的圈子找到志趣相投的“姐妹”“兄弟”,甚至是忘年交師友。朋友之間若相互了解、欣賞、信任、包容,無論是錦上添花亦或雪中送炭,都會讓人體驗到如沐春風的愉悅,都會讓人在涼薄的世態(tài)中感受到人情的溫暖。
當然,隨著世事變遷時空轉(zhuǎn)換或移情別戀,有些朋友走著走著就散了,關(guān)系處著處著就淡了,友情會像薄紙上的鉛筆畫,漸漸模糊不清,相忘于江湖倒是一種常態(tài)。只有在某個不經(jīng)意的瞬間憶起某個在一起的場景,心頭仍會有溫情的余韻蕩過。幾十年“風吹雨打”中能長久不疏者,可算是故交知友,彼此都是各自人生旅程不可缺少的伙伴,可以暢開心扉嬉笑懟罵,可以給你諫言批你逆鱗,亦可援手給你激勵助力,亦可是你借給銀錢不必寫收據(jù)的人。屈指一算,這樣的故交知友若有那么幾個,那真是人生贏家。真正的知己朋友之間無須寒暄,僅僅是一瞥之下或一個微笑,就有了心有靈犀的默契之感。
然而,人在社會中求生存,與各類人周旋打交道,貌似朋友的人一大堆,真正情投意合的友人還得用心遴選。如何從一群個性迥異的人中分辨出心智淳良真正與你契合的友人呢?讀了普公的文章后,我至少明白了:知交滿天下太理想化,知交半零落才是人生常態(tài)。“不必結(jié)交很多朋友,不必建立可有可無的友誼”,我認為說得極是。俗語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道,但朋友多了難免應(yīng)酬就多,當你浮于人事疲于分擔,感到社交太費勁時,反而會羨慕?jīng)]有人情牽累的自由灑脫。當你滿懷熱望去捂熱一個新朋友時,被你冷落的老友一定會心有失落,怨你喜新而不再戀舊,無意之中多年縈懷的真摯情誼,就會打了折扣蒼白許多。因而凈化圈子,能夠擁有心智堅定的三五個朋友,真就已十分難得。
普公說,真正的友誼要具備三種特性:“良好的德行標準、愉悅的親密關(guān)系、滿足的需求作用?!绷己玫牡滦袠藴适俏阌怪靡傻?,親賢遠小的理念,友直友諒友多聞的圣人語錄早已深入人心。至于愉悅的親密關(guān)系這一點就讓人覺得有所警惕。能和你推心置腹的朋友,在一起相處坦率真誠,自然親密愉悅,因為彼此是真的希望朋友優(yōu)秀出眾,不存在嫉妒猜忌。但人心太復(fù)雜幽暗,人性是有愛戴高帽子的弱點,喜歡別人對自己說奉承話。一旦有心機的玲瓏客,對你表示出恭敬知禮的模樣,講些贊譽備至的話,就會讓人產(chǎn)生自我膨脹的夸耀心理,儼然一下子遇到了真正懂自己的知音,從而把一個投其所好的阿諛之徒當成了朋友,貌似親密愉悅的關(guān)系中,藏匿著掉入奉承陷阱的危險。因此,和聲過度使音樂難聽,交朋友一定要警惕那些巧言令色之徒。對朋友過度熱情或殷勤的馬屁精,往往會助長我們盲目的自負,久而久之會毀損我們的清白,不利于人保持清醒的認知。普公的交友忠告,像高超的樂師在彈撥琴弦一樣,不僅聽后感到愉悅,還能從中獲得教益。
普公講交友會滿足我們的需求,亦是大佛講的家常話。打麻將的人有麻友,跳廣場舞的有舞友,作務(wù)莊稼果樹的人有農(nóng)友。大家互相照應(yīng)、分擔、援手、傾訴,彼此欣賞、幫襯、規(guī)勸、激勵,在相互“麻煩”中成就人情的美好,滿足著人的各種情感需求。有時候,朋友就像一個導管,讓人生的各種失意快樂都暢意地流過,流過,不必給人生造成情感的淤塞和破裂,能讓人在寒涼中抱著團取暖,在庸常平淡的生活底色上,投抹幾筆浪漫的亮色。
我從普公的文章中,還懂得了坦誠對待朋友的分寸。再親密的友人,亦要彼此尊重體諒,且不可信口雌黃呈口齒之快,不分場合不論心境就給友人抨擊和嘲諷,傷人顏面等于自我貶損。忠言逆耳良藥苦口,但若裹上文雅和明智的“糖衣”,就一定會讓友人心悅誠服地接受,心靈并得到滋養(yǎng)。當然,人的能量有高有低,只有多才好德能量強的人,才會擁有各種類型的友人。在我多年的交友實踐中,覺得性格互補的人容易成為朋友。如性格內(nèi)向型的人,就渴望交到熱情奔放的朋友;喜歡文學的人,有個搞音樂人做友人亦不錯。中國的智者早就講過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”的箴言,朋友之交真的不宜浮雜,也不宜過度直白。君子之交淡如水,距離產(chǎn)生美,誰也不會擔心熟悉到彼此心生嫌惡。
關(guān)于友誼的觀點,我很認同兩句話:一句是“獲得朋友的唯一途徑,就是要自己夠得上朋友”;一句是“自私、小器、嫉忌,不喜歡成人之美,不樂聞人之譽的人,不能獲得朋友。”品質(zhì)、胸襟,就是那棵梧桐樹,生機勃勃的梧桐樹栽下了,何愁招不來“鳳凰”呢。比如周至小城的“濟美讀書會”“遠風詩社”,就是周至最美的文化景觀,吸引了許多文朋詩友,共享學習之樂,共沐文明之風。
“友誼有時像婚姻,由誤解而親近,以了解而分手”,木心論友誼的話有點扎心,但這句話卻很真誠。合則聚,不合則散,道不同,不相為謀,自有一種爽利勁兒。古代的“割席斷交”典故,就把貌合神離的兩個朋友,活化在人的眼前。而作為書蟲,我有時候覺得,書其實亦是人最可靠的友人。晨昏憂樂,只要想與之暢聊,一顆有趣的靈魂總會從書頁間現(xiàn)身,與我在窗前或燈下,同銷世間的煩憂,共話人世的滄桑。
閱讀,有時候就是交友。讀不同的書,交不同的朋友。書友似乎亦蕓蕓,但皆成過往,真正走心的書友,就一定會讓我成長。只要心有靈犀,即使遠隔天涯,亦若比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