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東籬】“買賣經(jīng)”及其他(隨筆)
“新鮮大草莓,十元二斤。新鮮大草莓,十元二斤?!瘪R路對面?zhèn)鱽淼睦冉匈u聲十分響亮,色澤紅艷的草莓看上去也很誘人。我不由得停下單車走過去,準(zhǔn)備買一點(diǎn)草莓帶回家嘗嘗。趕巧了,聽到走在我前面的一位女顧客正在和賣草莓的小伙子對話。
顧客問:“十元二斤,也就是五元一斤唄?!?br />
攤主答:“奧,對?!?br />
顧客說:“那我買五塊錢的吧,家里就倆人,買多了吃不了?!?br />
攤主說:“不賣!”一邊說著,一邊把拿在手里的一把小鏟子和一個撐開的塑料袋重重地放下了。
顧客大概是以為自己聽錯了吧,又問了一句:“不賣?”
攤主答:“對,不賣。”
直接了當(dāng),簡單干脆,沒再多說一句話。顧客也沒再說什么,轉(zhuǎn)身就離開了。
我走過去原本也是打算少買一點(diǎn),和前邊的顧客一樣,吃不了太多?,F(xiàn)在一看這架勢,人家說一斤不賣,也沒什么商量的余地。我猶豫了一會兒,也沒敢開口再問人家,就默默走開了。
本來嘛,草莓是人家的,賣與不賣確實(shí)是人家說了才算數(shù)。怎么賣也是人家的自由,這沒什么好大驚小怪的。一邊走著,我一邊這樣說服著自己。
不過在當(dāng)時我還是有點(diǎn)想不通。往家走的這一路上,我都在回想著剛剛那小伙子說話的語氣和他放小鏟子時的動作?;盍撕脦资畾q了,我倒是真沒做過什么買賣,但咱沒吃過豬肉可見過豬走路。買賣,原來還可以這樣做嗎?一句冷冷清清的“不賣”,就把送上門的顧客給打發(fā)走了?就那么惜言如金,連半個字的解釋都沒有?
這小伙子的“買賣經(jīng)”,我琢磨了半天也琢磨不透。你說他不是為了掙錢?天氣冷颼颼的,天色暗沉沉的,挨著凍在街上站半天一定也是迫于生計而身不由己。到頭來不都是為了多賣出一點(diǎn)貨,多一點(diǎn)收入嗎?你說他為掙錢?可你看他對顧客說話時的語氣,竟然有那么一點(diǎn)居高臨下的傲慢姿態(tài)。在他的言語和神態(tài)之間,多多少少表露著那么一點(diǎn)兒意思:就買五塊錢的草莓,你還好意思張嘴?我都懶得跟你多浪費(fèi)一句話!
以我個人的基本生活常識理解來看,或者他至少應(yīng)該解釋那么一兩句吧。哪怕是說明一下十塊錢二斤的草莓,要是只買一斤就得六塊錢或是多少錢之類的。要不干脆就說一句,“一斤五塊錢那我可就賠本了,你就來十塊錢的,放在冰箱慢慢吃唄”。
我猜,他要真這么多說一句話,我保證前邊那位顧客不會轉(zhuǎn)身就走了。而我估計也會留下來。就算原本計劃著只想買一斤草莓,可聽人家那么一說,也會覺得完全合情合理。沒準(zhǔn)兒心里就盤算開了,就有點(diǎn)不好意思了,直接就改成買十塊錢二斤了。
當(dāng)然這一切都僅僅停留在了我的想象之中,畢竟這是一件已經(jīng)發(fā)生過了的小事,而已。誰會跟我似的,沒事兒瞎琢磨這些。
再說了,當(dāng)我這么替攤主感到遺憾的此時,說不定人家攤主心里也在琢磨呢——“今天遇到的這顧客可真差勁,買個草莓扣扣搜搜、磨磨嘰嘰,瞎耽誤工夫?!?br />
要解釋清楚這件事,莫非真的說是隔行如隔山?還是要說人與人之間的差距,實(shí)在是相差著十萬八千里呢?我還是有點(diǎn)想不明白。
我也知道“想不明白”這種事,本來就沒什么道理可講,無非就是自尋煩惱。我又想起最近看過的史鐵生散文《記憶與印象》中,寫過兩次作者的親身經(jīng)歷,令我印象非常深刻。一次是說,在作者的雙腿殘疾以后,他母親為了給他找一份能養(yǎng)活他自己的工作,一次又一次去勞動部門打聽消息。每次都是低聲下氣地跟人家說,自己的兒子雖然腿不好,其實(shí)他還可以勝任很多工作。但是去了很多次,都是無功而返。有一回,一位負(fù)責(zé)的同志就說了這么一句話,“你就別老跑了,你看我們這兒有許多全須全尾的人都還沒安排上工作呢。”在那個年代,的確是有很多待業(yè)青年都需要安置工作。實(shí)情確實(shí)是如此,但是能把實(shí)情用這樣一句“幽默”的話表達(dá)出來,我覺得可也算是“非同一般”的講話水平了吧。
還有一次經(jīng)歷,發(fā)生在史鐵生開始從事文學(xué)創(chuàng)作以后。有一天他好不容易搶到一張電影票,獨(dú)自搖著輪椅走了很久很遠(yuǎn),想去看一場電影??墒堑搅穗娪霸洪T口,他發(fā)現(xiàn)全是臺階,他的輪椅根本上不去。他就只好向檢票人員求助,希望可以把他抬上去。檢票員就去找來了一位領(lǐng)導(dǎo)模樣的人,這個人就站在上邊問史鐵生,你離不開輪椅嗎?史鐵生說,是啊。然后他得到了這樣一個答復(fù):“一切車輛禁止入內(nèi)?!闭媸橇钊颂湫苑前?。史鐵生并沒有抱怨什么,他在散文中平淡如水地敘說著這一切。卻不知為何,越是看著他波瀾不驚的文字,越是有點(diǎn)讓人心里五味雜陳。
當(dāng)然了,幫與不幫,賣與不賣,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,這些都是一個人的自由。我們不能對任何人實(shí)施道德綁架。我只是不太明白而已。也許我前邊提到的“買賣經(jīng)”是早就已經(jīng)過時了嗎?也說不定吧。人家那小伙子的“買賣經(jīng)”也許是另有一套,諸如“姜太公釣魚,愿者上鉤”之類的。還真說不定吧?
誒!你別說,這么一想,突然間我就想通了??刹痪褪锹铮_素早就說過呀,參差多態(tài)是幸福的本源。人各有志,做買賣做人,說話做事,當(dāng)然也是各有各的方式方法,各有各的門道和講究。有的人做買賣圖得就是一個薄利多銷。有的人可能就喜歡囤積居奇,喜歡放長線釣大魚。至于一個人的講話態(tài)度和語氣,那就更不是個問題了。我們都知道啊,有句老話兒叫“上趕著不是買賣”。所以呀,這還有什么好說的呢,只是各人有各人的“買賣經(jīng)”而已罷了。
關(guān)于說話這件事,同樣的意思從不同的人嘴里說出來,本來就不可能完全一樣。要都完全一樣了,就沒那么“參差多態(tài)”了,自然也就沒什么意思了吧。比如看到太陽,有人會吟出“大漠孤煙直,長河落日圓”這樣文質(zhì)彬彬的詩句。有人會說出“我去,你看這一股子煙和這大太陽!”這樣接滿地氣的詞。寫到這里,我成功得把自己給逗笑了。的確如此吧,生活中本來就應(yīng)該是這樣的。有人覺得說話是一門藝術(shù),要講究分寸注意場合。有人卻覺得,有什么就說什么挺好,別拐彎抹角繞來繞去瞎耽誤工夫。你看,怎么才算對,怎么才算錯呢?再說了,有些話本來就是人家性情中人沖口而出,隨便一說而已,能有多少心思在里邊呢?
對了,又說到心思,藏在話里的心思,才是最令人費(fèi)解的吧。
不過話又說回來了,咱也別太多心別太見怪。既然人家是“說者無心”,咱就得配合上“聽者無意”。既然人家講究的是“話糙理不糙”,咱麻溜就得把“玻璃心”收拾起來,這樣才不會被扎到。
再這么說下去,就又有點(diǎn)復(fù)雜化,有點(diǎn)沒完沒了了。還是算了,多說無益。只是一件賣草莓的小事情而已,只是那么一兩句沖口而出的話而已,哪有那么多心思在里邊呢?何必非要上升到如此復(fù)雜的程度去探討呢?
終歸是要各自修行。
買賣不成仁義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