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風戀】為一碗泡泡餛飩而來(散文)
一
今年五一假期,蘇州各大園林景區(qū)人山人海,每位游客都不想錯過這最后的春光。我揣著園林卡也想去游園,只是想到人群蜂擁,最終還是作罷。想著要不去清靜些的地方走走?正巧前一天先生的同學說起昆山正儀老街,說那里的一碗泡泡餛飩特別好吃,應該不會太擁擠。這讓我想起兩年前女兒去了一趟正儀老街,回家也說起那里的泡泡餛飩,還邀我去品嘗一下美味,只是我一直沒有機會前去。今天早上,突然想到泡泡餛飩,味蕾告訴我值得去嘗嘗。
于是對先生說,我們是不是去正儀老街走走?
先生一口答應,于是我們驅車前往。
其實正儀有名的還不單單是泡泡餛飩,還有青團子。記得年輕時候在工廠上班,特地讓工友從正儀捎帶過青團子。青團子是由糯米粉和麥漿草汁揉搓成面團,再包入豆沙餡,蒸熟后非常清香甜糯,是清明節(jié)的時令食品,深得我喜愛。后來正儀的青團也落戶于蘇州城中,清明前后青團特有的香味,飄過蘇城,家家戶戶都會前去購買品嘗?,F(xiàn)在已不分時令,一年四季都能買到,只是我總懷戀春暖花開時,一籠冒著熱氣的青團,特定的時節(jié),才擁有特定的味道。
半個多小時的路程,我們到了正儀老街。抬眼看去,一排排小店,店名都是某某泡泡餛飩,原來一碗餛飩竟然可以帶動一條老街的消費。時間尚早,我們就在老街上走走停停,尋覓老街的風土人情。腳下的石板路向遠方伸延,讓我感覺剎那間回到了舊時的辰光里。在我的記憶中,蘇州的小街小巷,都由石板鋪路,我的童年少年時代幾乎是在石板路上走完的。街坊改造后,街面都鋪成了柏油路、水泥路,石板已鮮見。正儀古鎮(zhèn)還保留著原來的樣子,一條老街傳承著古老的文化,環(huán)顧四周,老街尚未進行過大的改造,路旁有些商戶,商業(yè)氣息不是很濃,踏在石板路上,原汁原味的老街仿佛一碗鮮美的泡泡餛飩,頓然口角生香。
曾幾何時,石板路成了童年時候嬉戲追逐的記憶;曾幾何時,石板路上“篤篤”的高跟鞋,敲打著情竇初開的少女情懷;曾幾何時,石板路中一把撐開的油紙傘,那個丁香一樣的姑娘,便蕩漾在戴望舒的雨巷里。
春天的陽光從樹的縫隙間徐徐透來,帶著一絲暖意,風中還夾著一絲涼意,走在路上尤感舒適愜意。路旁的薔薇歡心地開著,向每一位路人遞上一份溫情。雖說已至初夏,然今年的春天遲遲未曾離開,適宜的溫度始終傳遞著春天的氣息。
二
走到老街中央,有個指示牌,指示牌上寫著“寄云樓”。于是循著箭頭的指向前往,心中想著肯定能見到一處漂亮豪華的住宅。穿過一條橫巷,終于找到了“寄云樓”。當我站在“寄云樓”前,不能說大失所望,只能說無比惋惜。“寄云樓”早已人去樓空,已被鐵絲網(wǎng)圍住,樓體已經(jīng)破敗不堪。有一塊石碑立在樓前,標注著清末舉人趙元益的故居的字樣?!凹脑茦恰币浪?,透過破舊的木門窗,還能尋見當年的風華。讀著石碑上的文字,才知此樓曾是正儀當?shù)鬲氁粺o二的豪宅。只是時過境遷,樓房已成危房,留下的只是時間的痕跡。樓前一片空地,可以想像從前是一個百花園,種植著芬芳的花朵,有清風撫過,百花生香。有公子的折扇,有姑娘的紈扇,以及撲流螢時的笑聲。如今這里雜草叢生,倍感荒蕪。見到散落在地上的食盆,這里已然是貓貓狗狗們的流浪庇護所。
雜草間有位70多歲的老阿婆正在拔草,我走上前去,“阿婆,你好。”我指著“寄云樓”說,“這幢老房子破落了怪可惜的,你可知道,以后會有人來整修嗎?”老阿婆答非所問:“這幢樓房早沒人住了”。原來老阿婆已經(jīng)耳背。歲月的風霜無時無刻不在身旁,不知不覺中一切都在老去,都在凋敝。
走出這條橫向的小街,小街兩旁住滿了居民,他們世代守護著這座小城,不管這里怎樣的破落,只要還有人守護著,就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延續(xù),就有文化的傳承。就如剛才遇見的老阿婆,雖然她已聽不見我在說什么,但是她知道這里已荒蕪,需要有人來管理,所以她會來除草。不管除草這行為是自覺還是任務,不管她提著的一筐草能用來做什么。只要她的身影出現(xiàn)在這座樓前,這座樓就有了生命的氣息,就永遠不會坍塌。面對著老阿婆遠去的背影,心底涌起一種說不清的情緒來。讓我想起去年到過的烏鎮(zhèn)西柵,那里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,可惜已沒有原住民,看著那些精心修整過的街道,木門窗,還有無數(shù)的店鋪,總覺得少了些什么,總感覺那不是真實的美。當時我心生悲涼與無奈,一個沒有原住民居住的地方,它所謂的美是經(jīng)不起拷問的。若不是木心美術館在西柵的角落臨水而立,我斷不會踏入第二次。
正儀老街,有無數(shù)的原住民,那是靈魂的氣息。就如同煙火里的那碗泡泡餛飩,會時時引誘著人們的到來。
三
我們向老街更深處走去,快到老街盡頭的時候,發(fā)現(xiàn)這里藏有一處火車站遺跡。突然聽到河面高處有火車聲呼嘯而過,是一輛高速動車,過了幾分鐘又馳過一輛貨車。我抬眼望著高處,腳步停住了,與其說我在凝望,不如說我在等待,我是否在等一輛綠皮火車,它將從遙遠的時光隧道里馳來;我是否也在送別,送別那輛即將離去的綠皮車。有位詩人感嘆過:“我卻乘坐不了這趟列車/悲傷就是/總在外面/目送離去的人?!?br />
這座有著百年歷史的火車站,由兩棟平房構成。一棟紅磚構線磚混結構,一棟是木結構的板房。磚房修整過,看起來還比較新,板房近乎坍塌,已成廢墟。正儀火車站曾是滬寧鐵路途經(jīng)的一個站點。1903年,清政府向英國公司借款建造滬寧鐵路。中方代表盛宣懷與英方代理人壁利南在上海正式簽訂了《滬寧鐵路借款合同》。眼前這所磚房就是英國人于1905年所建??箲?zhàn)時期,滬寧鐵路一度淪陷,被日軍占領。這所木板房就是當時日軍修建的,是日式的候車室。正儀車站使用70年后,于1976年,廢棄于此。
這座鐵路工業(yè)的遺產(chǎn)是無價的,它屹立在江南的一隅,默默地承受著時光的變遷,見證著滄海桑田。它曾帶動過小鎮(zhèn)的商貿(mào)繁榮,它也記載了滬寧線上的崢嶸歲月。2009年,正儀火車站舊址被列為“昆山市文物保護單位”。
我在車站前,眼前浮過一道又一道歷史的光影,只是一切都已遠去。猛然間,一輛綠皮火車從西向東馳去,它是時光里的記憶,更是時光里的重生,只是這里再也沒有停留的地方。那個曾在這里等火車的人,已經(jīng)消失。我站在舊址前,心靈穿過車站,那些消失的時光仿佛隨著綠皮車向我馳來,而我的手無法拽住古老的氣息,一股氣流又把我推向眼前頹廢的站點。此刻,讓人生出無限的感慨,感慨消失的過往,更感慨現(xiàn)代的飛速發(fā)展。如今中國的鐵路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生了巨大的變化,高鐵已是人們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,高鐵時代的來臨正不斷刷新著“中國速度”。
不曾想,一碗泡泡餛飩的引誘,鬼使神差間,讓我站在過去與現(xiàn)代的交叉口,我不止一次地回看那遠方的列車,不止一次地咀嚼這盛滿悲歡離合的車站。然,面對千里江陵可一日還的現(xiàn)實,又心潮翻涌,所謂的離別之傷頃刻間就能用“速度”二字縫合,我的心頓然沐過一陣春風。
石板路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白光,散發(fā)著春風十里的溫情。老街臨河,只見河水清清泛著漣漪,一層層地蕩開去,把小鎮(zhèn)描摹得格外詩意。河邊的水草系著千絲萬縷的深情,仿佛要綰住每個游子的心。此刻,多想來一壺茶,來把椅子,然后面對河水,感受碧波劃浪,讓愜意的慢時光載上小船,躺在小船上作無限的暢想,“清江一曲抱村流,長夏江村事事幽”。人生若能如斯,夫復何求?
四
一邊想一邊走,迎面的陽光濃烈了很多,有些許的燥熱,原來已是晌午時分。街邊的好幾家餛飩店,店門口人頭攢動,把我的思緒拉回現(xiàn)實里。哦,今天的主角姍姍來遲,我該與之在口齒間廝磨了。
找了幾家店,實在擠得走不進去,于是往街的另一邊尋去,走進路邊相對空閑的一家,正好有兩個座位,于是毫不猶豫就坐了下來。點了兩碗泡泡餛飩,外加兩塊油氽大排。泡泡餛飩,如一盞盞白色的小燈浮在碗面,照亮我的唇角。那一只只薄如蟬翼的泡泡,在湯水里安靜地泊著,似乎正要靠上某個渡口。一陣香味飄過,便攪動了味蕾。桌子上有一把剪刀,是用來剪盤中大排的,大排剪開食用,就免去了撕咬的尷尬,沒想到小鎮(zhèn)人的生活還挺精致的。誘人的香味飄入鼻尖,一碗泡泡餛飩詮釋了老街的煙火人生。
我沉浸在煙火里,享受著時光的流逝。我正是為它而來,所以盡量與它的對話長久一些,還想問問這個泡泡餛飩是怎么做成的。見座位旁,有位中年婦女,應該是店家,正想詢問,只見她一手拿著筷子,另一手上有一張攤開的面皮,一手用筷子嫻熟地挑起一坨肉糜抹在面皮中間,另一手快速把面皮捏成一團,這樣一個泡泡餛飩就裹好了。我琢磨著裹好泡泡餛飩的關鍵在這一捏上。別小看這快速的一捏,這中間的技巧,一般人還真學不會。只有拿捏得恰到好處,餛飩起鍋時才會浮起一只只泡泡來。想來人生的哲理不也如斯嗎?萬事拿捏有分寸,才是真正的智慧。我靜靜地看著她忙碌的雙手,這樣的速度足以應付店中的生意了。
店中人來人往一直沒有間斷,我忍不住問身邊的店家:“你們的生意一直這樣忙嗎?”店家回答:“今天是節(jié)假日,比平時要忙些。不過,我們平時的生意也挺不錯的?!薄芭?,那平時來這里的游客一定很多吧?”“不一定都是游客,我們鎮(zhèn)上的人也愛吃一碗泡泡餛飩?!蔽颐靼琢耍@就是老街人的生活,他們悠閑從容。即使再忙,也要犒勞自己。
從店中走出,看見剛剛出鍋的青團子,還有酒釀餅,忍不住又買了些。正欲打道回府,抬頭看見一群“公子哥兒”輕搖蘇扇,正起舞呢,原來是一場昆曲表演。再一瞧,哦,一座博物館近在眼前,那就進去參觀一下吧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