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江山·根與魂】【東籬】殯葬札記(散文)
世事難料,造化弄人。生活之舟,曾把我載進亦真亦幻的殯葬行業(yè),讓我在其中盤桓了很久。我得以從云譎飄渺的一條長長的通道里,窺見到先古留下的諸多印跡……
一
其實在未邁入殯葬門檻前,我已嗅出這個行業(yè)不同尋常的氣息。待躋身進入,便令我著實一驚——亦真亦幻,亦莊亦諧,充滿了玄幻色彩!以前隱約聽到的,有關(guān)神靈的說法,并非空穴來風。我沒想到歷史發(fā)展到高度文明的今天,居然在殯葬的許多環(huán)節(jié)上,還將神鬼融入其中,看起來是那么虛幻莫測。在此,舉兩個有趣的例子,并無宣揚迷信之嫌,只是探尋一下該行業(yè)悠悠數(shù)千年的發(fā)展脈絡。其一,在殯葬葬禮期間,靈堂和逝者家大門口上,都要設置長明燈。據(jù)說,這是因為鬼魅最怕陽間的太陽,而燈光發(fā)出的光亮和太陽的光芒相似,有了燈光,就可阻滯鬼魅,作祟人世,帶來災難;其二,很多地區(qū)流行帶白色的公雞去墓地或火化場。這是利用公雞打鳴的原理。打鳴時,鬼怪會心驚肉跳,不敢出來搗亂。以此逢兇化吉,遇難呈祥。而白色在陰陽五行中屬陽,鬼魅喜陰忌陽,一遇發(fā)光物便跑掉,故此便避開了它的干擾……
今天,作為一個無神論者,面對這些,似有些滑稽可笑。但在人類尚屬蒙昧的古代,神和鬼充斥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。我們不能脫離時代的局限,去苛求古人;作為一種民俗,殯葬業(yè)的演變和發(fā)展,也是有著傳承和規(guī)律的。我們的探詢,是緣于對殯葬業(yè)的深刻解讀。就如鬼神之說,是以人類早期對“靈魂”的發(fā)現(xiàn),有著密切的關(guān)聯(lián)。
靈魂之說的最早出現(xiàn),是在人類有了殯葬活動之后。人類最原始的觀念認為:人的存在包括物質(zhì)(肉體)和非物質(zhì)(靈魂)兩個方面,人死之后,肉體毀滅了,但靈魂還會對活人起作用。許多殯葬儀式都能找到這種觀念的影子。例如,人死的時候,不能在家里的睡床上咽氣。否則會將死者的靈魂吊在床上,不能超度,不能解脫。只有移至臨時搭建的床板上,才能使靈魂得以順利升天。如若不及,還可捆綁一只雞,去墓地或墳場放生,此法可做補救,將尸體的靈魂帶走。
你看這個行業(yè),看起來夠玄的吧?曾經(jīng)的耳濡目染,也讓我一度陷入長久的困惑中,于是把探詢的目光投向遠方——
早期的殯葬文化,不管是鬼神的出現(xiàn),還是靈魂的介入,都產(chǎn)生在有了殯葬活動后,反映著人們趨利避害、祈福增壽的心理訴求。所設置的系列環(huán)節(jié)和行為,無非是取悅逝者的靈魂和冥界的鬼神,保佑生者吉祥,平安。這比起以前的蠻荒時代,已經(jīng)文明了許多。
當我極目遠眺,掃描到人類的出發(fā)之地——原始社會時,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!那時期,人類對自然的認知能力還相當薄弱,加上生存環(huán)境的惡劣和艱辛,死亡是常見的現(xiàn)象。他們對待逝者遺體,也像對待野獸尸骨,棄之原野。有的部落打獵困難,饑餓時甚至將尸體分而食之!想想令人不寒而栗!正如孟子所概括的:“上世常有不葬其親者,其親死則舉而委于壑。他日過之,狐貍食之,蠅蚋姑嘬之?!钡搅伺f石器時代末期,人們再不忍心看著親人的尸體遭飛鳥蟲獸的吞噬。就想到了埋進土里。由此,殯葬活動就拉開了序幕??磥砦覀?nèi)祟愖陨?,有著自我覺醒、自我更新、自我發(fā)展的強大能力!其能延續(xù)至今,有著極其豐沛的歷史淵源。置身于今天的殯葬活動中,不僅能感受那源遠流長的遠古氣息,還能從形形色色的殯葬儀式中,回味,采擷幾多人生況味……
二
在殯葬活動中,最先融入我身體的,是那份濃濃的情感。
我一直覺得,人類自開始的蠻荒蒙昧,到走向文明,情感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。從殯葬文化的形成,足可窺見一斑。不是嗎?從最初的原始人拋尸荒野,甚至分尸啖肉,到幡然醒悟,牽動了惻隱之心,遂知將遺體埋于黃土之下。經(jīng)過時間的浸染,上天賦予人類的最寶貴的元素之一——情感,終于被清晰地挖掘了出來,并在以后的文明腳步中,變得愈加豐滿。
我在殯葬活動中擔綱的角色,讓我有幸目睹到生死場上,一幕幕愀然的離別劇。那些男女主角或嚶嚶啜泣或哭天搶地嚎啕,都讓我的心弦被一番番撥動,淚點被一次次點燃,在一陣陣排山倒海般的悲慟聲中,我似乎看到了他們前面不遠處有一個不舍的靈魂,在頻頻回首張望……但這是上天給人類設置的劫數(shù),無人能夠超脫??!
對于逝者來說,雁歸有陣,潮來有汛,唯獨明月不再升起!
總是忘不了兒時的一幕——那是在祖母的葬禮上,剛剛滿五歲的我,一次次跟在出靈的隊伍里,往返于靈堂與水塘邊的小石廟發(fā)喪。我一臉懵懂地看著涕泗橫流的父親,他端著祭盤,走在隊伍的最前面,后面的二叔及姑母們也是淚灑長襟。人死后都會這么哀傷嗎?等到我長大了,在逝去的父母面前,也會這樣悲傷?我的小腦瓜兒里,滿滿的都是不著邊際的遐想。
誰曾想,僅僅十幾年后,我兒時的空想便成為現(xiàn)實——在一場舉世罕見的大地震中,我的父親被大災奪去了生命。一塊罹難的還有二弟——我的手足兄弟!這是生離死別的人間悲劇!雖然對我來說。災難留下的不僅有人亡聲息,還有房倒屋塌,家園被毀。以及一大堆生存的難題,但長時間在心上縈繞的,還是失去父與弟的那一幕,那是一種撕扯心靈的哀痛!仿佛我的靈魂,被撕成碎片!多年后,夢中還時常出現(xiàn)他們的身影。由于當時的條件,沒有為他們舉行任何殯葬儀式,然而那份思念,已長久嵌入心靈的深處!熾烈的情感早已超越任何有形的儀式,以最高的祭奠,撫慰逝去的亡靈。
殯葬中的情感,又不只是親人間的思念,在那些足以觸及共同情感的逝者面前,也同樣會讓人悲從中來。我曾經(jīng)參與過一個中年村支書的殯葬儀式。其時我已經(jīng)在治喪小組中擔任先生的角色。這位支書在任上的四年中,為改變村貌沒日沒夜地工作,嚴重透支了自己身體?;寄X溢一頭栽倒在村企的施工現(xiàn)場,年僅五十四歲。我在現(xiàn)場,聽著哽咽的鄉(xiāng)親們敘述他樁樁件件的事跡,不禁鼻子一陣酸楚……“山聳云峙埋忠骨,澤留鄉(xiāng)里仰遺風”——這是我給支書寫下的諸多挽聯(lián)中的一幅。
三
實事求是地說,殯葬業(yè)最看重和講究的還是整個活動中的儀式。人常說,死者為大,這體現(xiàn)了生者對一個逝去生命的尊重。唯其如此,圍繞亡者的系列安排和設置,都讓我感到了生命的崇高。這就是殯葬的儀式感。
人一咽氣,從開始停放在臨時搭建的床板上,就已經(jīng)進入了儀式。入殮后進入靈堂,遺體移入棺木,就給生者設置了祭奠的平臺。靈堂的布置,要遵從祭奠的規(guī)則:靈堂前要擺好祭品,點燃長明燈,接下來在此接受親友的憑吊和祭拜。及至發(fā)引、追思會、向遺體告別等儀式,都要在這里舉行。人死后雖肉身已歿,但靈魂尚在,只有安撫靈魂,順利升天,肉身皈依凈土,逝者才算歸宿圓滿——即使在今天,依舊無處不在彰顯著古老的觀念。
在殯葬活動中,我所擔任的角色,是同儀式密切相關(guān)的。人死后的喪榜和訃告,靈堂里的布置,以及花圈、花籃上挽聯(lián)的書寫,都出自我手。這些,也是對儀式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和氛圍的烘托,布置得當,給人以莊重肅穆之感。
在我的潛意識中,總覺得葬禮中的儀式形同對故人一生的總結(jié)。從對亡者身份的審視,到恰如其分的書寫,我要考慮的是充分調(diào)動生者的視覺感官,使他們進入對逝者的追思和緬懷。也讓自己從容而客觀地思考死亡的意義。不禁想起周國平的一段話:“我們把它(死亡)懸在前方,如同美麗的晚霞一樣,遮蓋住我們不得不奔赴的那座懸崖,于是放心地向深淵走去。”
比如,在前述的那位村支書的葬禮儀式上,我一改平時對一般逝者時使用的中性詞,轉(zhuǎn)而采用熱烈和色彩濃郁的盛贊之詞,就收到很好效果。當時追悼會上,現(xiàn)場一片抽泣之聲。村支書的身體雖然終結(jié),他的靈魂卻留給了他為之奉獻的這方土地。
人生更像一場儀式,一個生命的誕生,對于這個世界來說,就多了一份靈動。世界因你而精彩!于是,在你生命的各個時期,就有了蘊涵迥異旳儀式:童年的世界,天地瑰麗,鮮花爛漫;青年時期,山高路遠,風雨兼程;到了老年,則是枯藤老樹,日暮黃昏……
四
在殯葬禮儀中,我還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有意義的現(xiàn)象,即團隊精神!
殯葬活動中,頭緒繁多,事物冗雜,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中都需要人去完成。只有團結(jié)協(xié)作才能把儀式辦好。這種協(xié)作似是人類的一種本能。在最初的原始社會,一有喪事,部落里的成員便放下手中的活計,一起幫忙將去世的成員扔掉。這個團體的協(xié)作,傳承至今,便成為殯葬業(yè)的默契。
我的記憶里,還儲存著兒時在殯葬儀式現(xiàn)場的影像。人死后的痛哭,宛如集結(jié)號角,鄉(xiāng)鄰們蜂擁而至,親友們紛至沓來,迅速組成一個團隊,聆聽操辦者一人的指令,成員們各領(lǐng)其命,各司其事,儀式在有條不紊中開始。
忘不了儀式的最后,眾人抬棺入墓的那一幕:一個碩大的棺槨,用四根木杠,挑起,壓在八個壯漢的肩上,隨著統(tǒng)一的號令,抬起,前行,他們的腳步雖有踉蹌,卻挺直向前。從他們喘息的嘴里,齊聲吼出自制的號子:嘿呦!嘿呦……讓人感到那種力量的博大。孩提的我,立時對他們肅然起敬!覺得他們都是無所不能的金剛。
成年后,我醒悟到當年的幼稚,一個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。只有群體的力量,能干成個體的人所不能干成的事。我想到了歷史上,那些揭竿而起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。他們,就匯聚了眾人的力量,達到動搖或推翻一個政權(quán)的聲威!最著名的李自成起義軍,曾匯集百萬之眾,浩浩蕩蕩,殺向京城。他們推翻了明王朝統(tǒng)治,迫使明朝最后一位帝王——崇禎皇帝在景山自縊。李自成雖只做了四十三天皇帝,但其威名赫赫的號召力,洪流般的聲勢,已經(jīng)永垂史冊。
無產(chǎn)階級的先驅(qū)者們,為了驅(qū)逐黑暗,迎來光明,號召“全世界無產(chǎn)者聯(lián)合起來,要為真理而斗爭”!
最標明史冊的是近代的解放戰(zhàn)爭。這場由毛主席率領(lǐng)全國軍民同國民黨反動派的最后一戰(zhàn),將永垂青史。當時號稱八百萬的蔣匪軍,配備美式裝備,武器精良。反觀我解放大軍,僅有100多萬人,小米加步槍。兩相對比,相差懸殊。但僅用了三年,我們就取得了全面的勝利,一個新興的共和國人數(shù)眾多的國民黨軍隊為何失???歸結(jié)起來一點,我們有民眾的支持。正如毛主席所說,兵民乃勝利之本。全國的老百姓,是一股勢不可當?shù)暮榱?,他們?nèi)f眾一心,配合自己的軍隊,以摧枯拉朽之勢,終將國民黨的一道道貌似堅固的防線沖毀!
力量,很少是形容一個人的,多是一個團隊集體的重量。從事殯葬業(yè),讓我對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五
躋身殯葬業(yè)十數(shù)載,我尋到了它從遠古走來的綿長脈絡,也看到今天的人們,對待殯葬活動形形色色的模糊認知,在此略抒管見。
從業(yè)之初,就曾有朋友對我的選擇大為不解。他的誤解還是落在了如何正確看待死亡——第一亙古不變的自然規(guī)律上。他期期艾艾的話,聽起來如鯁在喉:“跟死人打交道,你,能坦然嗎?”
在對待生與死的認知上,老祖宗莊子就提出過“等生死,齊萬物”的理念。意思是說,世界上人與萬物都有生死存亡的過程,缺少了死亡就沒有就沒有生命價值的存在。生命的珍貴與崇高,很大程度上源于死亡的襯托。所以正確對待死亡,把料理死亡的殯葬禮儀活動,放在社會生活的同等位置,才是應該努力踐行的。
正確對待死亡,也正確理解以此相關(guān)的殯葬禮儀活動。是對生者的安撫。也會使社會生活更和諧。曾子說“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矣”。意思是要求人們重視去世親人的喪葬之事,深切緬懷和思念。去世親人的德行,能夠?qū)钪水a(chǎn)生久遠的影響,就會使民風變得越來越醇厚。由此我們看到,殯葬活動是對人的生命教化與情緒的撫慰。
在人類社會已進入到高度文明的今天,盡管殯葬業(yè)還帶有最初走出的標記,靈魂之說猶存,神鬼之論仍在,但作為一種慰藉人心的行業(yè),也只能順其自然。也許隨著人類對未知領(lǐng)域的不斷探索,總會有豁然開釋的那一天。隨著商品經(jīng)濟不斷發(fā)展,殯葬行業(yè)在有些地方已成為特殊的產(chǎn)業(yè),殯葬用品的商品化、產(chǎn)業(yè)化,殯葬業(yè)遁入怪圈,似已失掉了它教化禮儀的功能。
在葬禮中我經(jīng)常遇到,喪屬雇傭的假哭者,著實令人啼笑皆非。表面上看起梨花帶雨,淚流滿面,嘴里念念有聲,其聲悲慟,其容凄切,足可以足可以假亂真。我卻心存鄙夷:本是真情表露的所在,卻以假當?shù)溃M不大煞風景?也背離了殯葬的初衷。如此,就絕不會使民心淳厚,卻成了某些人牟利的工具。
當然,我們已經(jīng)欣喜地看到,國家對殯葬業(yè)的改革的措施正在穩(wěn)步推進,這無疑是一道清風,終會吹散云霧,還殯葬業(yè)一個明媚的春天!
我特別相信,隨著人們對死亡的正確認知,殯葬不再是神秘的,而且越發(fā)向簡約化發(fā)展,儀式感不都是繁縟的禮儀過程,一種形式,表達哀思就是盡到了功能。尤其是,文化的加入,人們在于能夠從死亡者的身上找到我們應該怎樣做人的東西。
其實,我特別相信,真正的靈魂是屬于生者的,我們從死亡者身上應該承接的是那些優(yōu)秀的為人品質(zhì)和能量。
原創(chuàng)首發(fā)江山文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