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柳岸】端午節(jié)后話菖蒲(散文)
端午節(jié)的前兩天,我在小區(qū)里散步,偶見買菜的人們籃子里都多了一份特殊的東西一一艾蒲。我便一時興起,提筆撰寫一篇《青青艾草又飄香》的千字短文發(fā)表于江山文學(xué)網(wǎng),以此來表達對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的懷思。端午節(jié),它與春節(jié)、清明、中秋一樣并稱為我國的四大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之一。其中,插艾蒲是端午節(jié)的標(biāo)志性習(xí)俗,在民間流傳甚廣,已延續(xù)千年。既然插"艾蒲"已成端午節(jié)的傳統(tǒng)習(xí)俗,心想,如果只寫艾草而只字不提菖蒲,心中不免覺得對艾草有偏袒之心,而于菖蒲則有不公之意。于是,便又補寫了《端午節(jié)后話菖蒲》這一拙文。也算是聊以自慰吧。
其實,艾草和菖蒲本是兩種毫不相關(guān)的草本植物,之所以在端午節(jié)人們把它倆撮合到一起,緊密相連,只是因為它們都有著驅(qū)蟲祛毒的能耐。就像一對原先并不相識的青年男女,因為某種姻緣而結(jié)為夫妻一樣。
我認識菖蒲比認識艾草要早。小時候生活在老家,老家的門前從東往西門橫躺著一條彎彎的河。河岸的灘地,除了貼著地皮生長的雜草外,就是以蘆葦、蒲草具多。每到春天,河灘一片青綠,菖蒲則更是郁郁蔥蔥。菖蒲與水為鄰,群聚而生,根莖姣白鮮嫩、劍葉細長盈綠,亭亭玉立,飄逸俊秀。待到五月,它們已長得極為繁盛,遠遠望去,像是一片片青紗帳;走近河灘,那種獨特的溫潤香氣則撲鼻而來。那碧玉般的菖蒲,綠意盎然,與流水相輝映。時有鳥鵲撲打著菖蒲的尖稍輕輕掠過、或游浮或覓食的水鴨也不甘寂寞,來回在青綠的菖蒲間穿梭,讓整個河灘愈發(fā)有了生氣。微風(fēng)吹過,菖蒲就像是蘆葦?shù)陌槲?,在"沙沙"的聲響下輕盈搖擺,翩翩起舞,給人以飄逸雅致的美感。到了炎熱的夏天,伙伴們則常常會去門前的河里嬉水游泳。與此同時,最感到愜意的事情莫過于趟進蘆葦蕩,在茂密的菖蒲間四處探尋,去掏摸隱藏其間的鳥窩了。
記得小時候,每到端午,陽光炙熱,我們便跟著母親與村里的鄉(xiāng)親一道,從門前河灘的水塘邊割來菖蒲,還從屋后的樹林間尋來一些艾草,把它們混扎在一起,然后再一把把地插入門兩旁的屋檐和窗口下。那剛插上的鮮嫩艾蒲,頓時便讓這個節(jié)日充滿著草木的芬芳和清潤,也會讓老家那簡陋的草屋,在一整個夏天都充盈著濃郁的芳香。
菖蒲的價值遠不至于僅僅留待端午節(jié)扦插。它的根莖鮮嫩姣白,是一道脆甜爽口營養(yǎng)極其豐富的美味佳肴;而剝下來的菖蒲莖葉待曬干后,可用著編織蒲扇;就連莖桿抽出的長穗(我們叫它蒲棒)曬干后點燃也可當(dāng)著蚊香來熏蚊子。記得兒時,常常去河邊成捆成捆的砍割,一根一根的剝?nèi)ネ饷嫘汩L的老葉,剩下根部其心的部位則鮮嫩姣白,或炒或煮都是一種難得的菜品,我們都稱它為蒲兒菜?,F(xiàn)如今,我們也常常會去菜場買回剝好的蒲兒菜,回到家稍作加工,或與蝦米炒或與青湯肉圓燉著吃,鮮脆味美,深受全家人的喜愛,是一道地道的淮揚美食菜。
由于菖蒲擇水而居,一生與水為伴,所以分布甚廣,隨處可見它的身影。即使離開了家鄉(xiāng)居住到縣城,也常常會在古淮河畔、里運河邊、公園里的湖塘溪水石縫間,與之不期而遇。每每如此,總會對其多留意幾眼,心里也會不自覺地泛起往昔的記憶。
幾年前,一次因受好友逸飛先生相邀,便有幸來到河下古鎮(zhèn)他的隱逸堂作客。談書論畫我是局外一個,品茗閑聊自然覺得必不可少。其間,友人見我格外注目其案桌上的盆景,便對我介紹說這是一盆石蒲,屬于菖蒲中的一種,但它又不同于普通的水蒲、泥蒲,它的葉片細密短小,四季青碧,與蘭花、水仙、菊花并稱為“花草四雅”,適合擺放于書齋案頭用于裝飾。從此,讓我對這一植物又有了全新的認識,原來菖蒲還是這么一種清雅高潔的植物,難怪有些文人墨客為了顯現(xiàn)自己的清雅高潔,追求寧靜致遠的情趣,喜歡把石蒲盆景置于書桌案頭呢。
如今,端午節(jié)已過,但一年一度插艾蒲的習(xí)俗仍會年年延續(xù),青青的艾草依舊會歲歲飄香,尤其是水靈碧青、俊逸清秀、雅致高潔的菖蒲,更會令人過目難忘,愈發(fā)喜愛。
2024-6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