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文學網(wǎng)-原創(chuàng)小說-優(yōu)秀文學
當前位置:江山文學網(wǎng)首頁 >> 東籬采菊 >> 短篇 >> 江山散文 >> 【東籬】洛陽橋與蔡襄(散文)

精品 【東籬】洛陽橋與蔡襄(散文)


作者:南沙潮 布衣,203.25 游戲積分:0 防御:破壞: 閱讀:1004發(fā)表時間:2024-06-23 13:18:13


   到泉州,洛陽橋一定要去的,這座橋和它的建造者太不尋常了。
  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,古代中國橋梁建筑的代表作之一,位于泉州城東13公里的洛陽江與東海交匯處。它與北京的盧溝橋,河北的趙州橋,廣東的廣濟橋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,是在早先廣東、福建進京的必經(jīng)之路上,現(xiàn)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因其規(guī)模最大,建造難度最高,被譽為天下第一橋。
   那么,在泉州的它為何叫洛陽橋呢?這與局勢有關(guān)。
   東漢末年及以后,社會動蕩,戰(zhàn)亂頻仍,大量的中原人南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。他們看到這里的山川地貌很像古都洛陽,就把這個地方稱作洛陽,河叫洛陽江,此橋因此而得名。
   南遷的中原人,帶來先進的農(nóng)業(yè)技術(shù),引導原住民越族人耕種,有力地促進了經(jīng)濟社會的發(fā)展。同時,對這一帶方言即閩南語的形成產(chǎn)生了很大的影響。這是題外話,不多展開。
   彼時的洛陽江“水闊五里,波濤滾滾”,人們往返靠渡船。每遇大風海潮,常常連人帶船翻入江中,造成死傷。商旅望江興嘆,差役繞道而行,公私事務屢有耽誤。這般狀況,不容繼續(xù)。修橋,擺上官府的議事日程,主事人是蔡襄。
   《泉州府志》記載,北宋慶歷初,郡人李寵甃石作浮橋。浮橋能力有限,無法通過車馬。碰到惡劣天氣,寸步難行,甚至被沖垮。郡守蔡襄見此情形,寢食不安,決心將其改建成石橋,一勞永逸解決這個問題。他多次到實地查看,聽取各方意見,擬定最佳方案;四處籌集資金,賣掉家里160多畝地,招募能工巧匠,親自參與設計,親自監(jiān)督和指揮。
  
   二
   洛陽橋于北宋皇佑五年四月開工,嘉佑四年十二月完工,歷時六年八個月,超過大禹治水十三年的一半,耗銀一萬四千多兩。施工期間,他吃住、辦公都在工地,夙興夜寐,一絲不茍。工程結(jié)束,頭發(fā)白了許多。
   建成后的洛陽橋,長1200米,寬5米,橋墩四十六座,兩側(cè)有500個石雕扶攔28尊石獅,兼有7亭9塔點綴其間,武士造像分立兩端,橋的南北兩側(cè)種植松樹七百棵。望去,如巨龍臥波,蔚為壯觀。
   從此,天塹變通途。四時景觀,隨之增色。前人描述別地的對聯(lián)“兩翼石欄扶海出,三秋水月渡空行”,用在這里,倒也恰如其分。而“亙海長虹,萬古安瀾”,則成為后世贊美洛陽橋的名句。
   然,洛陽橋命運坎坷。九百余年來,飽受颶風、戰(zhàn)爭等天災人禍侵害,屢有損毀。明萬歷三十二年(1604年)8級地震,萬歷三十五年(1607年)大地震,北面橋基下沉四市尺,大石梁折斷多根,有橋墩傾斜,水道更移,是洛陽橋有史以來最大的破壞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洛陽橋自誕生起,共修復十七次,包括解放后。
   1993年3月至1996年10月,國家撥???00多萬元,實施保護修復工程,洛陽橋重獲新生。
  
   三
   今日之洛陽橋,長834米,寬7米。附屬文物很多,現(xiàn)存的有塔、亭各2座,3個祠廟,4尊武士石像,20方歷代碑刻。橋南接尾的“蔡忠惠公祠”,也叫蔡襄祠,是北宋時為紀念蔡襄而建造。祠堂大廳中間是蔡襄的塑像。中亭有“萬安橋記”碑刻,碑文為蔡襄所撰寫,一百五十三字,記述建橋過程。碑文洗練,書法遒勁,刻功超群,世稱“三絕”。
   “三絕”之外,還有一絕,是用作橋面的一塊塊石板。石板最大的長11米,寬0.98米,厚0.8米,每塊石板重達數(shù)噸乃至十幾噸。如此體量且眾多的石板,在沒有現(xiàn)代機械的古代,是如何開鑿和加工的呢?想必異常艱難。而鋪設石板,也非易事,但這沒有難倒蔡襄。他讓工匠們將石板放在木排或船上,趁漲潮時駛?cè)雰蓚€橋墩之間,錨定,調(diào)整石板位置。待潮落,木排和船下降,石板便架于橋墩上。
   同樣值得一書的,洛陽橋的建造和維護有兩大發(fā)明——筏形基礎和種蠣固基法。
   所謂“筏形基礎”,就是用船沿著橋梁中線拋下大量石塊,形成一道矮石堤,然后在堤上建橋墩。橋墩全部用長條石交錯壘砌,兩頭尖,形似筏子,以分水勢,減輕浪濤對橋墩的沖擊。這,與趙州橋兩側(cè)的泄洪拱洞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   為了鞏固橋墩,蔡襄推行“種蠣固基法”,即在橋墩上養(yǎng)殖牡蠣。牡蠣分泌液有極強的粘合力,能夠使長條石相互膠結(jié)成牢固的中流砥柱。這是世界上首列把生物學應用于橋梁工程。也因之,歷代官府禁止人們在橋墩上采集牡蠣。
   時值退潮,我看到這一幕:幾個戴斗笠的婦女,“啪啪啪”,用鐵錘、鑿子鑿取附著于橋墩的牡蠣?;液诘臉蚨樟粝码s亂的白色痕跡,格外刺眼。我不解,牡蠣既然有此功效,為什么任人采集,不予阻止呢?
   洛陽橋,作為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,是古代橋梁建筑史上的偉大創(chuàng)舉,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教授稱贊說:“洛陽橋是福建橋梁的狀元”。
   它的建造者蔡襄,理當被人們銘記,以各種形式,如蔡襄祠。
   除了蔡襄祠,洛陽橋北岸東側(cè)江邊,聳立著他高達12米的石雕像。這也表明,蔡襄在建橋史上的地位,老百姓對他的敬仰,是不可撼動的,幾與建造都江堰的李冰父子比肩。
  
   四
   我在橋上邊走邊瞧,摸摸這摸摸那,感受著濃濃的古韻,為九百年前有這樣的工程而嘖嘖稱奇。
   一條細流從橋下穿過,曲曲折折如游蛇躥向大海。細流東北面稍稍隆起的海灘上,是大片大片的紅樹林,蒼翠茂密。裸露的河床上,遍布大大小小的洞眼,偶有蟛蜞和毛蟹爬出爬進,悠悠然,平添幾分野趣。腳下,石板溜滑且凹凸不平,是歷史滄桑的見證。遠處,濤聲和著風聲,一陣緊似一陣,仿佛工匠們勞動的號子聲,聲聲入耳。思緒,穿越時空,回到當年的施工現(xiàn)場:人們挑的挑,抬的抬,手推車穿梭,熱熱鬧鬧,緊張有序?;腥婚g,來到雕像前,與蔡襄對視。我作揖,虔誠地說:“蔡公,真了不起,賣田修橋,心系百姓。當官的都像你這樣,民何愁不安,國何愁不強!”
   蔡襄手撫長髯,表情凝重而欣慰:“為官者,解民憂,造福一方,乃是題中之義。余之‘萬安橋記’碑文曰,壘趾于淵,釃水為四十七道,梁空以行……渡實支海,去舟而徙。易危而安,民莫不利……”
   我頻頻點頭。
   他指指十米開外的大榕樹,意味深長:“爾聽,是何曲子?”
   真的,榕樹下,身穿紫色襯衣的老漢坐在二輪電瓶車上,一腳擱住踏板,一腳撐著地面,隨著踏板外側(cè)音箱播放的伴奏,全神貫注拉二胡,音量很大。老漢技巧純熟,運弓精準,柔頓捻顫撥,聽著非常悅耳。一曲終了,我走過去,朝他豎起大拇指:“好,有水平!”
   見我夸他,老漢很高興:“知道是什么曲子嗎?”
   “知道,瞎子阿炳的名曲《二泉映月》。只是,你拉得更飽滿、更深沉、更勝一籌,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哪?!蔽腋嬖V他,“世界著名交響樂指揮家小澤征爾第一次聽到這支曲子,跪在地上淚流滿面。別人問他為啥?他說,這樣的曲子,應該跪著聽??梢姡镊攘τ卸啻??!?br />   “哦,你懂得不少啊。那我問你,你在這里聽這支曲子,有什么感覺?”
   “有,百轉(zhuǎn)回腸,一詠三嘆,釋放無盡的懷念,比思婦還思婦。在這里聽這支曲子,和他對上號了?!蔽肄D(zhuǎn)向雕像。
   輪到老漢夸我了:“說得好、說得好,聰明,有學問?!?br />   “哪里哪里,瞎貓碰到死老鼠,俞伯牙遇上鐘子期。”
   俞伯牙、鐘子期,戰(zhàn)國時期人。俞伯牙彈琴,鐘子期能準確道出音樂的含義。
   “哈哈哈,”老漢益發(fā)來勁了,“欣賞欣賞彭麗媛唱的《二泉映月》?唱得很好,我為她伴奏?!?br />   “好好好。”
   打開音箱按鈕。
   響起彭麗媛的歌喉,委婉、柔潤。在二胡畫龍點睛般的烘托下,像綿密的春雨,飄向雕像,飄向洛陽橋,飄向久遠,也飄進我的心里。我情不自禁地跟著節(jié)拍哼哼,搖頭晃腦,手舞足蹈,惹得驢友們大笑不止。
   漲潮了,風聲漸緊。天際,海浪高卷,似千軍萬馬奔騰而來,呼嘯著撲向大橋。大橋堅如磐石,巋然不動。說來也怪,過了大橋,桀驁不馴的海浪一下子溫順了,緩緩西去。
   這時,橋上由南而北過來一群男女,個個身穿大紅衣服。前面四個壯漢扛著太師椅,后面的敲著鼓和鈸,熱烈而隆重,估計是祭奠蔡襄的儀式??罩?,傳來蔡襄渾厚有力的嗓門——
   “亙海長虹,萬古安瀾。天下為官者,鞠躬盡瘁,勿忘道義!”
  

共 3212 字 1 頁 首頁1
轉(zhuǎn)到
【編者按】不讀洛陽橋,不知洛陽橋。洛陽橋,這座古橋的名字背后竟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歷史與文化,它不僅是古代橋梁建筑藝術(shù)的杰作,更是蔡襄精神的偉大象征。每當提及這座橋,肯定讓人想起蔡襄這位為民造福的父母官,就像提起都江堰就想起李冰父子。南沙潮老師的文章,通過對洛陽橋的細致描繪,展現(xiàn)了其悠久的歷史與獨特的建筑風格。橋身的每一塊石板、每一個橋墩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。而橋下流淌的江水,則見證了泉州的變遷與發(fā)展。蔡襄的形象在這篇文章中顯得尤為突出,他不僅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師,更是一位心懷百姓的父母官。為了修建這座橋,他不惜賣掉家中田地,親自參與設計與監(jiān)督,這種為民造福的精神令人敬佩。同時,在他的主導下,留下了“筏形基礎”與“種蠣固基法”,至今仍被沿用被傳頌,不僅展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,也體現(xiàn)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。值得一提的是,文章在結(jié)尾處將洛陽橋與現(xiàn)代生活緊密聯(lián)系起來,通過劇本式的方法,生動地描述了橋上的人群與活動,展現(xiàn)了這座古橋在新時代煥發(fā)出的勃勃生機,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,更是對未來的期許。好文共賞,傾情推薦!【東籬編輯:佳華】【江山編輯部?精品推薦202406240004】

大家來說說

用戶名:  密碼:  
1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佳華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3 13:20:37
  南沙潮老師文筆細膩、構(gòu)思靈巧,不僅描繪了洛陽橋的風貌與歷史,也讓讀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,切實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蘊。“為官者,解民憂,造福一方,”既是文章精神的升華,也是對當下為政者責任和擔當?shù)脑忈?。非常厚重非常耐讀的一篇文章,拜讀學習,祝老師夏安!
回復1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南沙潮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3 14:35:15
  謝謝老師的精心編按和高評,辛苦了。
2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楓樺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3 13:25:50
  文章在后面升華了!有點亮的感覺,洛陽橋的未來是光明的!文字通透感十足,也是讓人感受頗深的地方。緬懷與展望共存,讓文章上升了一個高度!拜讀老師的好文!
回復2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南沙潮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3 14:35:43
  謝謝老師的美評。
3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韓格拉圖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3 14:16:09
  老師的文,利用了虛實結(jié)合的手法,再現(xiàn)和突出了洛陽橋的艱難造橋史,頌歌了偉大的蔡襄精神??催^,增長很多知識,也為我國如今是世界橋梁博物館而自豪。構(gòu)思新奇、文采卓然的佳作,拜讀學習,順祝夏安,筆??!
帶著影子散步。
回復3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南沙潮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3 14:36:14
  謝謝老師,摸索中。
4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懷才抱器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3 14:35:55
  南沙潮老師的作品“橋記”,寫得非常動情,融入觀橋之中,所遇皆成材料,搖曳多姿。文章也透出修橋人的家國情懷,以及為官之道,千古適用,不能顛覆。文字幾句清雅,字字響亮,給人激情和力量。懷才抱器拜讀。
懷才抱器
回復4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南沙潮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3 14:37:43
  謝謝老師美評,有待提高。
5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懷才抱器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3 14:38:17
  幾句,當為“句句”,打字失誤,見諒。順便再評一句,起承轉(zhuǎn)合,皆有法度,章法老道,文字很顯力量,如刀刻石。
懷才抱器
回復5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南沙潮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3 14:56:28
  老師過譽了,慚愧。
6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紅花草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3 15:32:20
  老師的問立意新穎獨特,視覺效果很不一般。洛陽橋的前世今生均寫得細致入微,讓人感受到豐厚的文化內(nèi)涵。很美的文章,點贊學習,祝老師開心快樂每一天!
回復6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南沙潮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4 07:57:43
  謝謝老師鼓勵。
7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簡柔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3 18:50:26
  我走過一次洛陽橋,大多封閉了。今天讀南沙老師的文,才知洛陽橋的來歷,歷史滄桑,記住一個叫蔡襄的官員。洛陽橋讓人嘆為觀止呀,一個地方碰到蔡襄這樣的官是幸運的。一座牢固的橋,對于百姓,民生太重要了。欣賞老師精湛的文筆。點贊佳作。
回復7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南沙潮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4 07:58:20
  謝謝老師美評。
8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滴善齋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3 19:02:46
  讀完南沙潮老師關(guān)于洛陽橋的精彩文章,讓我感受到了這座古橋的歷史厚重與蔡襄精神的偉大。文章生動展現(xiàn)了洛陽橋的宏偉與精致,每一塊石板都似乎在講述著過去的輝煌。蔡襄這位父母官的形象更是令人印象深刻,他的奉獻與智慧令人肅然起敬。洛陽橋不僅是古代橋梁建筑藝術(shù)的瑰寶,更是泉州乃至中華文化的象征。南沙潮老師的文字不僅帶我們領(lǐng)略了歷史的韻味,更激發(fā)了我們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熱愛與敬仰。這是一篇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細細品讀的佳作,強烈推薦!祝老師生活愉快!
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,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(shù),閱人無數(shù)不如名師指路,經(jīng)師易得,人師難求。
回復8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南沙潮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4 07:59:51
  謝謝老師的高評。
9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誠本真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3 19:53:55
  老師文筆好,把個洛陽橋描寫得細膩生動很見功底,語言爽利,有古典小說風韻,這樣語言讓人百讀不厭。點贊拜讀問候!
回復9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南沙潮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4 08:00:29
  謝謝老師的肯定,我當繼續(xù)努力。
10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李湘莉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4 11:16:55
  橋在泉州,為何稱洛陽橋?哦,原來是有原因的,中原人大量南遷,為了紀念家鄉(xiāng),故取名“洛陽”。文章鋪排有致,語言生動優(yōu)美,復蘇了歷史人物!點贊!搖握問候老師,謹祝夏祺,精彩紛呈!
回復10 樓        文友:南沙潮        2024-06-25 15:14:39
  謝謝老師鼓勵。
共 10 條 1 頁 首頁1
轉(zhuǎn)到
分享按鈕